成语不贪为宝出自哪个故事?

不贪为宝,是一句中国古话,意思是不要贪图虚荣的东西,而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真正的财富。而“不贪为宝”这个成语,最早出自《庄子·外物》一章。

在《庄子·外物》这一章中,庄子讲了一个故事,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子贡的人。子贡是孔子的弟子,他在孔子门下学习了很多年,却始终不能领悟孔子的道理,也不能体会孔子的思想。

有一天,子贡走在路上,看到一个人在用锤子敲打石头。这个人敲了很久,但是石头一直没有裂开。子贡问他:“你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那个人说:“我想把这块石头打成一根针。”子贡听了以后,十分惊讶。他认为这个人的想法非常不现实,因为一块石头怎么可能变成一根针呢?

于是,子贡问那个人:“你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那个人说:“我知道这不可能,但是我相信,只要我每天都坚持敲打这块石头,一定会有一天它会裂开的。而当它裂开的时候,我就可以把它打成一根针了。”

子贡听了这个人的话,感到非常惭愧。他意识到,自己一直在追求虚荣的东西,而忽略了真正的财富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,并决定从此不再贪图虚荣,而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真正的财富。

从这个故事中,可以看出不贪为宝这个成语的含义。它告诉我们,一味追求虚荣的东西,会让我们失去真正的财富。只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,才能让我们真正拥有财富。

不贪为宝这个成语,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它教导人们不要贪图虚荣的东西,而是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真正的财富。这个成语一直流传至今,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。